2010年1月,我院成立肿瘤放化疗病区,历经7年多的风风雨雨,病区不断扩大,至今,已发展成两个肿瘤放化疗病区和一个肿瘤日间病房。期间,护理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们的护理理念没有变,她们的凝聚力始终如一。在肿瘤内科东区,一个个护患之间感动人心的画面在一幅幅持续呈现……
一天,在肿瘤内科东区护士站台面放了一盆盛开的长寿花,大家都在猜测这花从哪里来的,一病人家属悄悄告诉护士“可能是38床的病人拿过来的”。于是,护士小芳去询问38床患者韩某,他面带羞涩地告诉她:“这盆花是我家里开的最好的。”
这是一位腮腺癌复发再次入院放疗的患者,入院时心情抑郁,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和家属及责任护士发脾气。由于放疗局部炎症明显,医生要求每日两次静脉输注消炎药,但韩某坚决拒绝分次输液,执意要求上午放疗结束后回家。在接到责任护士的报告后,身为护士长的叶青,立即到床边与韩某进行沟通,原来时逢杨梅采摘季节,韩某家中有好多事需要他亲自去处理。
考虑到病人实际情况,护士长叶青在向病人说明输注消炎药的重要性后,与科内护士商量给予其特殊照顾:把本该由静配中心完成的输液提前打包,科室护士配制,根据患者的要求将输注时间调整到早上七点和傍晚五点。经过这件事情,韩某和护士的沟通越来越多,不再乱发脾气了,偶尔还会和她们开玩笑。
“护士长,罗婵婕被19床打了,额头破了,好多血。”手机那头传来值班医生徐水峰紧张到发颤的声音。事后说起这件事情他还心有余悸,他说:“当时的罗护士一脸、一身的血,好恐怖,只有新闻里看看的,想不到就发生在身边了。”
219床叶某,肺癌晚期伴多发骨转移的患者,难以控制的剧烈疼痛及可以预见的不良预后,令他的个性由1年前进院时的豁达、积极,变成了暴躁、颓废。
出事当晚,在家属短暂离开病房后,患者突然撕拉胸前的电极片。遥测仪出现异常报警,值班护士罗婵婕第一时间冲到患者床边,发现患者烦躁不安,便走至床头,低头安慰患者,病人突然拿起遥测仪用力砸向罗护士的额头,猝不及防,罗护士被砸到额头,顿时鲜血直流,模糊了双眼。与此同时,患者又将遥测仪砸向自己的头部,为了防止患者自伤,罗护士不顾自身的伤势,忍着一阵阵袭来的眩晕,紧紧抱住患者的双手,轻声安慰患者,罗护士还请邻床患者家属呼叫值班医生支援。在医护人员及后来赶到的家属一起安抚下,患者的情绪慢慢平静了下来。这个时侯,罗护士才在值班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了清创处理。
次日,家属送来红包以表歉意,被罗护士拒绝了,她说:“伤害我不是他的本意,没事的。”
一个平常的早晨,42岁肝癌患者杜某的生命在病房悄无声息的终结,病区所有正在交班的护士都赶至病床边,没有过多的言语,大家有序地、默默地卸掉患者身上所有的器械、导管,轻轻地擦拭他的身体,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位饱经沧桑的男人维持最后的尊严和体面。护士长叶青把患者18岁的女儿揽在怀里,一边安慰着痛苦且不知所措小女孩,一边帮着联系殡仪馆车辆和通知家属。临走前,小女该特意走到护士站,深深的一个鞠躬,然后默默地走了。
这是一位单亲爸爸,生病后,只有18岁的女儿陪伴在病床边,生活的不如意和病痛的折磨,让这个男人失去了所有的耐心。刚来病区时,可以说病区的每个护士都被他骂过,连护士长也不例外。在了解了他的实际情况后,该病区护士予以了最大的包容,无论他怎么“挑刺”,所有的护士在面对他时都是面带笑容,耐心面对。一个礼拜后,病人的情绪不再处于对立状态,慢慢趋于平静,在护士长叶青巡视病房时,杜某精神好的时候他会和她说起他的女儿,以及讨论在他去世后如何安置他的女儿等等。
办完他的后事,家属专程送来了“长寿果”以示感谢。
“在家里,我们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不开心的时候,但是,我们的病人已经那么痛苦,我们不能把情绪带给他们,这样对他们太不公平了。”这是责任护士邵丽华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
进入病区的那一刻,尽量做到面带笑容,这是肿瘤内科东区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关心和尊重病人,使病人在该病区住院期间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这是她们的工作宗旨!(二病区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