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医生,我头像被刀割一样疼” 凌晨两点,32岁的程序员小张被担架抬进急诊室,血压计显示190/110mmHg—这已是高血压危象的典型表现。而就在上周体检,他还因 “没头晕头痛”,随手将血压145/95mmHg的报告单塞进了抽屉。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各医院频繁上演...2025年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追根溯源:高血压偏爱这几类人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被高血压"缠上"?
1.舌尖上的陷阱:外卖里的隐形盐、奶茶中的高糖、炸鸡中的脂肪,让身体陷入代谢紊乱。每天多吃1克盐,收缩压就可能升高2mmHg。
2.静止的危机:日均步数不足1000步的“宅生活”,让血管失去弹性,体重指数≥24kg/㎡者患病风险是常人的3倍
3.情绪的枷锁:房贷压力、熬夜加班激活交感神经,使血压在焦虑中持续飙升
4.家族的烙印: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更需警惕,不良生活方式会让遗传风险加倍显现。
降压密码:跟着指南做对这几步-2025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
一、保持健康生活,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1.减少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增高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每人每日摄盐量减少1g,血压下降约1.2mmH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推荐使用带刻度的盐勺;建议使用低钠富钾替代盐;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
2.控制体重和腰围:体重和腰围超标都可导致血压升高。研究显示,每减重10kg,血压下降5~20mmHg。建议控制体重和腰围在正常范围(BMI<24kg/㎡,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合理膳食: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日常饮食应坚持食物摄入多样、合理搭配,增加富含钾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全谷物、豆类等粗杂粮及优质蛋白质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少吃甜食及含糖饮品。
4.规律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研究显示,长期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可使血压下降5~7mmHg。建议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5~7次。同时可以适当进行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拉伸训练等。
5.戒烟戒酒:吸烟(包括电子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戒酒,避免被动吸烟。
6.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使血压升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7.充足睡眠:健康的睡眠可使血压降低。建议成年人保持规律作息,改善睡眠障碍,每晚睡眠时间7~9小时。
二、长期监测,加强自我管理
1.倡导高血压患者居家监测血压,早晚各测量1次。初诊或血压不稳者,连续测量5~7天。血压稳定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早饭前和服降压药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应按规范测量2~3次,每次间隔约1分钟,取平均值。
2.没有确诊高血压,但有高血压易患因素,包括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年龄>55岁或更年期女性,应加强血压监测。
3.建议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三、规律服药,平稳降压
高血压患者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将血压降到目标值以下并长期维持,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鼓励优先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促进平稳降压。
全民行动:把血压管起来
就像园丁修剪枝叶能让树木茁壮,管理体重、调节生活方式就能守护血压健康。这个高血压日,不妨先量一量血压,算一算体重指数,从今天起,用每一口健康饮食、每一次规律运动,为自己筑牢健康防线。毕竟,理想血压带来的,是更有质量的生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