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努力营造学习、学术氛围,致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院领导身先士卒,带头学习,善于学习,自觉的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人人勤奋学习,个个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不仅要积极引用高尖精新的各方面人才,而且要使整个医院的整体素质以及综合实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站在时代的潮头。这样的医院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永续发展。”院长张龙君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近年来,市中医院不断加大在学术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新建学术报告厅,每个科室都安装了投影仪。同时,全力构建完善的学习机制,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制度,引导各科室拟订阶段学习计划和长期学习目标,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开展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成为优秀的技术型人才。绍兴市名医、院长、骨伤科主任张龙君在繁重的临床救治和专家课题组科研攻关的同时,坚持每星期一提前半个小时上班,与科室人员一起进行学习与研讨国内外最新骨伤治疗动态,临床实际病例的剖析讨论等等,并邀请其他科室观摩。不单单是骨伤科,医院的大内科、大外科、骨伤科、肿瘤科等科室也相继开展星期一科室业务学习活动,业务学习已蔚然成风。
在市中医院,医院学习报告厅每个月一次的学习报告雷打不动。3月份《肺栓塞的诊治》,4月临床《输血的新进展》,还有特邀省卫生厅厅长张平所做的《新医改形势下中医院的发展趋势和特色优势》……全院医务人员通过学习聆听,耳目一新,眼界大开。为确保月月都能聆听到精彩的学术报告,医院采取每个科室轮流讲座的方法,年初由院科两级制定落实学习计划,具体实施情况由业务院长负责、医务科督查,并与科主任当月职贴考核及科室人员年终考核评先进挂钩。同时,医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来院开展业务讲座,近期,医院在承办绍兴市中医药年会的基础上,将承办省中西药结合年会、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年会,还将邀请全国创伤讲师团来院讲课,届时,全院医务人员将能领略全国一流专家的学术观点和风采。
市中医院还不拘一格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医院人才库,近年来已引进11名研究生。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走出去”培训进修,出台相关政策,提高进修学习人员的待遇。研究生杨晓翠、吴凤菊应聘进入中医院不久,院领导就分别派她们到浙二医院和杭州一院进修。医院对人才的重视和良好的学习机制给了她们继续深造的机会,促使她们很快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能手。目前,全院还有13名医务人员正在攻读在职研究生或已经从医学研究生班结业。近三年中,有50余人在省级医院进修培训。2008年始,急诊科医生定期到浙一医院轮训,每人进修培训三个月;护理部请省护理职控中心专家对全体护士长进行定期培训;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的专业人员,均经省肿瘤医院、上海等大医院正规培训,并由省肿瘤医院专家来院任业务指导,在面对面交流指导中提升了临床医生的技术水平。
在医院你追我赶的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不少医务工作者不断汲取最新医学科技成果,借鉴先进临床诊治经验应用于实践,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中,获各级科研奖项13只,13只科研成果鉴定在国内先进或国内领先;有7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报刊上发展,其中国家级26篇。医院骨伤科已是绍兴市重点学科,国家级农村重点专科省级创建学科,由张龙君等人领衔的《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研究》等6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三等奖和绍兴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系市中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之一,良好的学习机制促使年轻医师不断成长,加速进入优秀技术人才梯队,形成结构合理高水平的肿瘤诊疗人才团队。在大批技术骨干的支撑下,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病房年收住800多例肿瘤患者,年放疗人数约1.5万, 其中放疗,共已治疗5万多人次,初步统计肿瘤放疗病人近期总有效率90%以上。目前已成功创建 “绍兴市中医重点临床专科”。